一、提质增效,以优质供给激活消费需求
有效扩大消费,基础在于供给端能否提供适销对路、品质过硬的产品。
-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供给。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以品牌信誉赢得市场信任,实现优质优价。
-
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价值链: 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破解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易滞销的难题。通过加工转化,生产出便捷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便捷化的需求,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
适应消费新趋势,发展新业态农产品: 密切关注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预制菜、速冻食品、有机杂粮、轻食套餐等符合健康、快节奏生活需求的产品,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畅通渠道,以现代流通提升消费效率
有力扩大消费,关键在于打通制约农产品高效流通的堵点卡点。
-
强化产地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大幅减少产后损失,延长销售周期,实现错峰销售,稳定农民收入预期,保障市场均衡供应。
-
创新现代流通方式: 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让田间地头的好产品直接对接千家万户的餐桌,压缩中间环节,让利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继续巩固提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传统主渠道功能。
-
促进产销精准对接: 鼓励发展订单农业、产销直供、基地认购等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支持举办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采购会,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三、培育理念,以引导宣传创造消费氛围
有效引导消费,需要营造重视农业、关爱农民、消费农产品的社会氛围。
-
倡导绿色健康消费理念: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引导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特别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健康价值,推动消费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转变。
-
挖掘农耕文化和乡村价值: 讲好农业品牌故事,传播农耕文化,将农产品的消费与情感体验、文化认同结合起来,提升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消费帮扶: 推动各级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食堂和工会福利优先采购脱贫地区和其他特色优势产区的农产品,形成示范效应,构建长效机制。
四、政策协同,以有力支持优化消费环境
有力保障消费,需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优化制度环境。
-
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供求信息,防范市场过度波动。完善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发挥好“稳定器”作用。
-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对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品牌推广、电商平台发展等给予倾斜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提供金融活水。
-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
结语
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提升供给质量为核心,以畅通流通渠道为关键,以引导消费理念为牵引,以完善政策措施为保障,充分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丰收的果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民收入,让丰富的供给匹配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真正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