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顺价格机制,让市场信号成为资源配置的“导航灯”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信号,其灵敏度和准确性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理顺价格机制,就是要让价格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和环境成本。
-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重点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破除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实现要素配置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例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优化资本配置等。
-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定价的不当干预。对于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要坚决放开由市场调节。对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如电网、油气管道等),需推进“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加强对垄断环节的成本监管,科学核定输配电价、管输价格等,为上下游放开竞争创造公平条件。
-
健全反映环境成本和生态价值的价格体系: 全面落实“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政策。深化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建设,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将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激励绿色低碳发展,抑制资源浪费型需求。
二、完善市场规制,让公平竞争成为统一大市场的“压舱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大市场必须是公平竞争、规则明示、监管有力的大市场。完善市场规制,旨在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 坚决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审查范围、标准和程序,将其全面纳入行政决策流程,从源头上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和地方保护。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依法查处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等行为,维护市场结构公平。严厉打击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大数据杀熟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大幅降低市场交易中的制度性成本和信任成本。
三、协同推进改革,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理顺价格与完善规制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必须协同推进的一体两面。
-
以完善规制保障价格信号真实有效: 没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出现垄断势力操纵价格、虚假信息误导市场等行为,导致价格信号失真。强有力的反垄断和公平竞争审查,正是为了确保价格能够真实、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
-
以灵敏价格引导规制政策精准施策: 合理的价格信号能够清晰揭示资源配置的效率状况和瓶颈所在,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环保标准、区域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使政府干预更加精准、有效,避免“一刀切”和盲目干预。
-
统一规则标准,畅通国内大循环: 大力清理废除各地区在技术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资质准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化规定,推进国家标准体系的统一和优化,为商品和服务的跨区域自由流动扫清障碍,真正实现“国内一盘棋”。
结语
理顺价格、完善规制,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必须跨越的关口。这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和利益调整,考验着改革的决心和智慧。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当价格信号如江河之水畅通无阻,市场规制如坚固堤坝守护公平,一个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企业充满活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必将加速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无比坚实的支撑,绘就出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