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价值
红色资源记录着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井冈山到延安,从西柏坡到香山革命纪念地,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革命故事,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是我们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开展全面普查,建立数字化档案,实施抢救性修复,确保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同时,要深入研究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挖掘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爱国情怀和道德规范,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丰厚滋养。
创新红色资源宣传教育方式
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推动红色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网上红色展馆,开发VR/AR体验项目,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同时,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差异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对青少年群体,要编写适合其认知特点的红色读本,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要将红色教育纳入培训体系,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方式强化党性修养;对社会大众,要创作更多红色文艺精品,举办专题展览和讲座,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红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用好红色资源,不仅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还要促进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要发展红色旅游,设计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帮助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据统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5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万亿元,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要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红色IP,延伸产业链条,让红色资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要支持革命老区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建立健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赓续红色血脉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法规,明确保护责任和利用规范。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历史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持。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效纳入相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