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数据壁垒,打通信息孤岛
政务数据共享难、协同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藩篱。要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制定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数据提供义务和使用权限。推进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重点突破"数据孤岛"难题,推动公安、民政、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数据率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建立健全数据共享考核评价机制,将数据共享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确保数据"应享尽享"。
完善标准规范,夯实数据基础
数据标准不统一、质量不高是制约数据共享的重要因素。要加快制定政务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交换、服务等全流程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分类分级、质量评估等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改进机制。
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等在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加强政务数据治理,开展数据清洗、加工、脱敏等工作,提升数据可用性和安全性。
深化数据应用,释放数据价值
政务数据不仅要"跑起来",更要"用得好"。要推进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创新应用,推动"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升级,实现更多事项"智能办""免申即享"。依托政务数据资源,开发更多便民惠企应用场景,如"新生儿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等。
加强政务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深化政务数据在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分析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强化安全保障,守住数据底线
数据安全是数据共享应用的底线和红线。要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重要性和敏感程度,采取差异化保护措施。加强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建设,完善数据加密、脱敏、溯源等技术手段。
严格规范数据使用权限和流程,建立健全数据访问控制机制。加强政务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完善政务数据管理法规制度,加快制定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政务数据授权运营机制,规范数据市场化配置和收益分配。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管理职责。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政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创新和安全保障。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数据开发利用。加强人才培养,建设既懂业务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结语
让政务数据真正"跑起来",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标准规范,强化安全保障,充分释放政务数据价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